MENU

分布式锁

May 15, 2022 • 学习笔记

分布式锁

前言

为了保证一个方法在高并发情况下的同一时间只能被同一个线程执行,在传统单体应用单机部署的情况下,可以使用Java并发处理相关的API(如ReentrantLcok或synchronized)进行互斥控制。

但是,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原单体单机部署的系统被演化成分布式系统后,由于分布式系统多线程、多进程并且分布在不同机器上,这将使原单机部署情况下的并发控制锁策略失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一种跨JVM的互斥机制来控制共享资源的访问,这就是分布式锁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

实现分布式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创建一张锁表,然后通过操作数据库内的数据实现。当我们要锁住某狗方法或资源时,我们就在该表中增加一条记录,释放锁时就删除这条记录。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这把锁强依赖数据库的可用性,数据库是一个单点,一旦数据库挂掉,会导致业务系统不可用。
  2. 这把锁没有失效时间,一旦解锁操作失败,就会导致锁记录一直在数据库中,其他线程无法再获得到锁。
  3. 这把锁只能是非阻塞的,因为数据的insert操作,一旦插入失败就会直接报错。没有获得锁的线程并不会进入排队队列,要想再次获得锁就要再次触发获得锁操作。
  4. 这把锁是非重入的,同一个线程在没有释放锁之前无法再次获得该锁。因为数据中数据已经存在了。

shujukulock

基于缓存分布式锁

缓存实现分布式锁还是比较常见的,因为缓存比较轻量,并且缓存的响应快、吞吐高。最重要的是还有自动失效的机制来保证锁一定能释放。

缓存的分布式锁主要通过Redis实现,当然其他的缓存也是可以的。关于缓存有两种实现吧:

  1. 基于SetNX实现:
    setNX是Redis提供的一个原子操作,如果指定key存在,那么setNX失败,如果不存在会进行Set操作并返回成功。
  2.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来实现一个分布式的锁,主要思路就是,set成功表示获取锁,set失败表示获取失败,失败后需要重试。

可以看到,几个线程很好的进行了同步。

这种方式也是有优点和缺点:

优点:实现简单,吞吐量十分客观,对于高并发情况应付自如,自带超时保护,对于网络抖动的情况也可以利用超时删除策略保证不会阻塞所有流程。

缺点:单点问题、没有线程唤醒机制、网络抖动可能会引起锁删除失败。

对单点问题:因为redis一般都是单实例使用,那么对于单点问题,可以做一个主从。当然主从切换的时候也是不可用的,因为主从同步是异步的,可能会并发问题。

如果对于主从还是不能保证可靠性的话,可以上Redis集群,对于Redis集群,因为使用了类一致性Hash算法,虽然不能避免节点下线的并发问题(当前的任务没有执行完,其他任务就开始执行),但是能保证Redis是可用的。

可用性的问题是出了问题之后的备选方案,如果我们系统天天都出问题还玩毛啊,对于突发情况牺牲一两个请求还是没问题的。

对于线程唤醒机制:分布式锁大多都是这样轮训获取锁的,所以控制住你的重试频率,也不会导致负载特别高的。可能就是吞吐量低点而已。

对于锁删除失败:分布式锁基本都有这个问题,可以对key设置失效时间。这个超时时间需要把控好,过大那么系统吞吐量低,很容易导致超时。如果过小那么会有并发问题,部分耗时时间比较长的任务就要遭殃了。

redislock1

redislock2

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锁

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一致性协调框架,主要可以实现选主、配置管理和分布式锁等常用功能,因为Zookeeper的写入都是顺序的,

在一个节点创建之后,其他请求再次创建便会失败,同时可以对这个节点进行Watch,如果节点删除会通知其他节点抢占锁。

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虽然是比较重量级的,但实现的锁功能十分健全,由于Zookeeper本身需要维护自己的一致性,所以性能上较Redis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zookeeper会引起“羊群效应”,是因为在所有节点上都注册了监听,只要在最小的节点上注册监听就可以解决问题。

feiyangqun